首页

希雨女王

时间:2024-05-05 14:34:08 作者:国羽半决赛3:0胜日本 队史第20次打入尤杯决赛 浏览量:61609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在采茶。 谭春摄

  在景迈山,先有森林,后有村寨。

  人们感恩大山的收留,珍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并合理利用山地环境:水源地在山顶,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外围的防护林可以防止冬天低温和病虫害传播,而耕地则在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区,避免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

  澜沧县博物馆副研究员熊登奎指出,这样一种“垂直海拔土地利用”的方式让森林得到利用、茶林得到保护、村寨得以延续,彰显了先民遵循自然、保护古茶林的智慧。

  村寨规划也秉持着集约用地的原则:村民们会在建寨之初先设立每个村子的寨心,景迈山人认为每个寨子都有守护神,而寨神的居所就在寨心。为了得到寨神的庇佑,民居都围绕寨心布局。村民就地取材,用竹子、木头建起房屋。为适应本地多雨潮湿的气候,形成了底层架空的民居形式,这种类型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人们在这里从事茶叶晾晒、揉捻工作。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邹怡情负责对景迈山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修缮及内部适用性改造利用,从最基础的防水、隔音等问题入手,让老屋新生,在景观风貌上实现聚落空间与遗产地的整体协调。如今,行走在景迈山,古茶树枝干遒劲,叶片茂盛,传统民居风貌依旧,消防、饮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在景迈山,先有茶树,后有居民。

  每年三四月,制作春茶是景迈山人的头等大事,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最讲究的采摘与制作工艺,仍依赖手工完成,茶叶被铺洒到专为晒茶安置的露台上,等待阳光的雕琢。

  当秋天茶籽成熟,村民会在林间空地补种茶籽。古茶林是古树、新树、大树、小树共存,有机更新的古茶林,与祖祖辈辈景迈山人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文化景观。

  早在2004年,景迈山各村落的电线改造就“让道”于古茶林。后来政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景迈山的古村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透露,为实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普洱市颁布实施专项法律3部、规章制度7部,完成对现行177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编制了景迈山村庄规划,为遗产区范围内15个自然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在祭茶祖。  自培平摄

  在景迈山,万物有灵,茶树有魂。

  茶山人将茶叶视作生命的一部分,由生态伦理衍生出信仰体系。

  万物有灵是景迈山人所持的朴素观念。敬畏自然、守护生灵成为当地民众自觉的生态伦理。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会到佛寺祭拜。南传佛教是景迈山傣族和布朗族共同的信仰。

  茶祖崇拜则是景迈山种茶民族的民间信仰。他们将带领先民迁徙至此并开辟茶林的部落首领奉为茶祖。布朗族的茶魂树、傣族的茶神树代表茶祖守护着茶林,见证了古茶林延续千年,依然充满生机。

  每年四月,布朗族会迎来最重要的节日“山康茶祖节”。布朗族人将一年中最好的春茶献给茶祖帕哎冷,在茶魂台呼唤茶魂,祈求茶祖保佑茶林和村寨。在布朗族庆祝茶祖节的同时,傣族迎来傣历新年泼水节。大家将新制的春茶献给缅寺,把黄米饭、蜂蜡献给茶神树,以表达感恩之情。

  记者在芒景山茶魂台看到,每组祭祀柱有五根,分别代表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景迈山区域内五个世居民族。以“和”为核心的景迈山茶文化,强调天和、地和、人和,身和、心和、意和,反映出养生、修性、怡情、尊礼的精神内涵,塑造了当地世居民族平和友善的民族性格,在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各民族之间不仅没有发生战争,而且相互帮助,和谐共存。

  茶,已经深入景迈山人的基因。“我6岁开始采茶,采到88岁”,一位老人说;“我们生活中的粮食和钱财,是从茶叶中来的”,一名母亲说;“我是景迈山的姑娘,茶林是我们的嫁妆”“我爸爸做草药,茶对于我就是布朗族的一种药”,景迈山的青年人这样说……

  茶树,让景迈山人有了根。千百年来,景迈山人不断“驯化”茶树、与茶共生共荣,有了这千年万亩古茶林。

  所以,如果有人问:景迈山上的古村寨何以成为今日样貌?答案是,从这座山上生长出来的。

  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为神,景迈山人创造出一个氤氲着茶香的物质与精神世界。(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测试日产创新高

郭柏春,男,1965年10月出生,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副市长,涉嫌严重职务犯罪。2024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委对其立案调查。办案机关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最终将其缉拿归案。

北马轮椅跑者张健:生活本身才是马拉松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3年6月2日,一场以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命名的专题展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展出:石器、陶器、玉器、青铜……荟萃千载文明。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的座谈会上开宗明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他思考的,也正是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的时代课题。

【履职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粟斌:做细做实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香港5月2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日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24年首季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实质上升2.7%,远超市场预期,连续五个季度录得正增长,而上季升幅为4.3%。

诺如病毒流行季来临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防控

阿齐兹的“汉学人生”是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1977年,他在开罗开始学习汉语。那时候,他对“什么是汉学”一无所知,“因为学习汉语其实离研究汉学还很远很远”。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全部报到 大会准备工作就绪

看似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却历经了无数次构思和修改。多少个夜晚,阳帆匍匐在灯光下用毛笔一遍遍书写,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通过不断揣摩,他逐渐厘清了思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中汲取灵感,再结合现代元素,展现独特的江南韵味和文化底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